豌豆糕

健康养生7185浏览

简介

豌豆糕又叫豆沙糕,澄沙糕。是山西太原汉族特色糕类小吃,属甜食,宜在夏季食用。用上等豌豆脱皮磨粉,加入白糖、柿饼、柿子霜制作而成。香甜可口,清凉下火,爽口绵甜,益脾胃,解热祛毒。1957年,豌豆糕被评为太原市 “十大名吃”。

历史文化

豌豆古称为山戎。《本草纲目》记“山戎,豌豆也,其苗柔弱宛宛,故得名豌豆,种出胡戎,今北土甚多”。《史记》说“戎”在“唐虞以北”。可见豌豆3000年前就开始在太原以北这片土地上春华夏实了。后来“北伐山戎,出冬葱与戎菽,布之天下”(《管子·戎》),豌豆在北中国均有种植,而历史上“出胡地者大如杏仁”,至今仍以晋北高寒山区种植的为最好。
豌豆从苗到豆,皆可成为民人美味。《黄河文化丛书·民食卷》载,春雨过后,花开四野,鲜嫩的豌豆苗翠色诱人,采回与嫩韭相拌,或单味炒食,清香宜人。及至结荚,俗称“扁角”,采摘生食,汁甜津爽,煮炒成菜,堪为佳品。初夏,豌豆“百谷之中,最为先登”,吃法明代之前就有“煮、炒皆佳。磨粉,面甚白细腻”(《本草纲目》),除了熬粥煮饭、造曲酿酒、制作凉粉外,还包馅制糕,称豌豆糕,为民间风味小吃。
《中国历代御膳大观》记述,清初豌豆糕传入北京,改名叫豌豆黄,成燕京著名汉族小吃,于是有了“从来食物属燕京,豌豆黄儿久著名,红枣都嵌金居里,十文一块买黄琼”之说。在乾隆皇帝早膳中曾有“豌豆黄”一品,但当时在宫中并不吃香。到慈禧太后时,传小贩进宫制作,改良成不加馅心,渐成为清宫廷名点。
豌豆糕在山西的曲沃、侯马、河津等地又叫做“豆沙糕”或“澄沙糕”,由豌豆、栀子、柿饼制成。当地人喜食豆沙糕,成了不少外来人的生意经,民谚有“来到曲沃县,住在大东关。抄弄一副担,赚点豆沙钱”。民国年间,豆沙糕担摊比比皆是,成为独具风味的汉族地方小吃。豌豆古称为山戎。《本草纲目》记“山戎,豌豆也,其苗柔弱宛宛,故得名豌豆,种出胡戎,今北土甚多”。《史记》说“戎”在“唐虞以北”。可见豌豆3000年前就开始在太原以北这片土地上春华夏实了。后来“北伐山戎,出冬葱与戎菽,布之天下”(《管子·戎》),豌豆在北中国均有种植,而历史上“出胡地者大如杏仁”,至今仍以晋北高寒山区种植的为最好。
豌豆从苗到豆,皆可成为民人美味。《黄河文化丛书·民食卷》载,春雨过后,花开四野,鲜嫩的豌豆苗翠色诱人,采回与嫩韭相拌,或单味炒食,清香宜人。及至结荚,俗称“扁角”,采摘生食,汁甜津爽,煮炒成菜,堪为佳品。初夏,豌豆“百谷之中,最为先登”,吃法明代之前就有“煮、炒皆佳。磨粉,面甚白细腻”(《本草纲目》),除了熬粥煮饭、造曲酿酒、制作凉粉外,还包馅制糕,称豌豆糕,为民间风味小吃。
《中国历代御膳大观》记述,清初豌豆糕传入北京,改名叫豌豆黄,成燕京著名汉族小吃,于是有了“从来食物属燕京,豌豆黄儿久著名,红枣都嵌金居里,十文一块买黄琼”之说。在乾隆皇帝早膳中曾有“豌豆黄”一品,但当时在宫中并不吃香。到慈禧太后时,传小贩进宫制作,改良成不加馅心,渐成为清宫廷名点。
豌豆糕在山西的曲沃、侯马、河津等地又叫做“豆沙糕”或“澄沙糕”,由豌豆、栀子、柿饼制成。当地人喜食豆沙糕,成了不少外来人的生意经,民谚有“来到曲沃县,住在大东关。抄弄一副担,赚点豆沙钱”。民国年间,豆沙糕担摊比比皆是,成为独具风味的汉族地方小吃。

做法

主料:白豌豆500克。
辅料:优质柿饼400克,白糖250克,青红丝50克,碱面、香精水、米黄食色各少许。

做法:
制法一
1、先将豌豆用磨破成瓣渣,用簸箕簸净豆皮、洗净。取一口大炒锅添入2000克清水,上旺火烧开后倒入豌豆和碱面,等锅开后撇净浮沫,把火焖住,用温火把豌豆熬成糊状,加入食色和150克白糖,用木棍拌匀。
2、净柿饼去盖,切成2--3厘米厚的薄片,铺在大搪瓷盆里,摆成象征性的花样,撒上一层青红丝,倒入一层熬成的豌豆糊,上面再摆上一层柿饼(不用再摆花样),再倒入一层豌豆糊,如此一层柿饼一层豆糊将原料用完晾冷凝固即成(最好放在冰箱内冷却)。吃时翻扣在案板上,用不锈钢刀切块装盘洒上雪花白糖和香精水即可。
制法二
将豌豆磨细,温火熬成糊状,加糖精、食色,搅匀。另取柿饼,去盖切成薄片,摆入容器内,撒一层青红丝,一层豌豆糊。依次撒若干层后,晾冷。凝结即成,食时切块盛盘,滴雪花白糖及香精水少许。大凉下火,清口利嗓,筋利绵甜。为夏令食品。

保存到手机

相关菜谱

热门菜谱

今日推荐

早餐推荐

延伸阅读

都翻到这了,就安装个香哈菜谱吧>>